谁能帮中文老师抓住学生的“痛点”?

1-on-1_MYC

1-on-1_MYC

有的时候,我们会听到学习中文的学生问:“为什么要那样说,不能这么说?” 老师可能图方便,就会用一句“这是汉语的习惯” 把学生的问题给敷衍过去了。这种回答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汉语大概没有语法”的错误想法。那么,学生为什么会这么问?老师又为何总觉得学生问的这些问题“稀奇古怪”?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于母语中特定的逻辑思维和认知方式。如果老师单凭经验“揣测”,是很难找到答案的。老师应该想办法创造特别的沟通机会,让自己获取“无法预料”的信息,来帮助自己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两种途径可以给到老师们一些信息:途径一:如果你的身边有水平较高的汉语学习者,多跟他们交流。你可以问他们,在初级阶段,最难掌握的语法点有哪些,他们是怎么掌握的,老师曾经用过哪些他们很喜欢的教学方法等等。途径二:如果你认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朋友或者教汉语的外国朋友,可以采访他们。不要放过跟他们交流的机会。因为他们既有教学和研究的经验,也有学习汉语的经验,会拥有你所不具备的独特角度。例如,某国外老师在教汉语语序时,跳过语言知识的讲解,也不让学生去记任何语序规则,而是用“搭积木”的方式帮学生建立语序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如“我在北京留学”,可以把这个句子看成“我”、“在北京”、“留学”三块积木。只要学生多做替换表达,就能快速造出更多实用的句子。传统的汉语教学普遍是缺乏这种沟通与交流的,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希望老师们能多多实践。

中文文章以华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