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干货:差点(没)≠ Almost

汉语有一些很“搞”的语法点,对母语是英文的学习者来说,可以从英文中找到参照,但又不完全对应。如果没“吃透”,还是会用错。“差点(没)+VP” 就属于这一类。但究竟什么情况下表示肯定意义,什么情况下表示否定意义呢?否定形式一定表示否定意义吗?这是语法教学中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问题。AllSet Learning 富有经验的老师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对汉语老师们有所启发。先看看下面两句话:

  1. 真遗憾,我差点就通过了这个考试。

  2. 好险,我差点没通过这个考试。

第一句话的意思“我可能只差一分,但还是没通过”。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我可能只超了一分,但勉强通过了”。从语境和心理上来看,说话人显然很想实现“通过”这个行为。再看看下面两组句子:第一组:

  1. 差点办成了。(肯定形式表否定意义:没办成。“办成”是说话人期望的结果)

  2. 差点猜对了。(肯定形式表否定意义:没猜对。“猜对”是说话人期望的结果)

  3. 我差点忘了。(肯定形式表否定意义:没忘。“忘”不是说话人期望的结果。)

  4. 我们差点错过这班车。(肯定形式表否定意义:没错过。“错过”不是说话人期望的结果。)

第二组:

  1. 差点没想起来。(否定形式表肯定意义:想起来了。“想起来”是说话人期望的结果)

  2. 排队的人太多,差点没买到。(否定形式表肯定意义:买到了。“买到”是说话人期望实现的结果。)

  3. 我差点没迟到。(否定形式表否定意义:没迟到。“迟到”不是说话人期望的结果。)

  4. 我差点没相信那个骗子。(否定形式表否定意义:没相信骗子。“相信骗子”不是说话人期望的结果)

结论:肯定形式”差点+VP”:表达的始终是否定意义,不管VP是不是说话人期望实现的结果。否定形式”差点没+VP”:当VP是说话人期望实现的结果时,表达的是肯定意义;当VP不是说话人期望实现的结果时,表达的是否定意义。对于这种比较“搞”的语法点教学,建议老师们多借助例句、语境,以及分析说话人的心理,来引导学生发现形式和语义上的关联,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语境,进行操练和巩固。

中文文章以华 赵